-
-
二花脸猪(Erhualianpig)又称中花脸猪或中漕头猪,因脸部皱褶较多而得名。中心产区在江苏省无锡市、常州市、靖江市和苏州市,主要分布于锡山、常熟、张家港、丹阳、宜兴等县市。其中,原产于武进焦溪和江阴申港一带的为“焦溪猪”,又称北河种猪、强种猪或弥陀佛猪;原产于靖江太和公社,以礼士桥为集散地的称为“礼士桥猪”。二花脸猪作为太湖猪的一个类群,1986年收录于《中国猪品种志》,2000年列入《国家畜禽品种保护名录》,2006年列入《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》。
一、体形外貌
二花脸猪体型中等,毛色全黑,皮肤呈紫红色;头大额宽,额部多褶皱,分“古寿字”形和“蝙蝠”形两类;嘴筒稍长且微凹,耳大而软超过嘴角,身躯较长,背腰稍软,腹虽下垂但较紧凑,四肢粗壮有力,臀略斜,后退有褶皱,奶头9-11对,多呈葫芦型或丁香型。
二、生产性能
公猪4月龄、母猪3月龄左右性成熟。公猪5月龄、母猪4~5月龄初配;产地群众有早配的传统,100日龄左右配种的屡见不鲜。180日龄去势育肥猪平均体重公猪63.7kg、母猪59.6kg,育肥期平均日增重350g左右;180日龄去势育肥猪平均胴体重公猪41.6kg、母猪38.7kg,平均屠宰率65.3%,净肉(肌肉、脂肪、皮)率58.3%,第6~7肋背膘厚91.75px左右,眼肌面积477.50000000000006px2,瘦肉率42.8%。
三、杂交效果
据1980年江苏省猪种杂交育肥试验测定,在3~7月龄期间(饲养121天),二花脸猪每千克增重所需的可消化能达60.36MJ以上,日增重475g,终重71kg左右。